生物地理学家指出:物种迁移到一个原无生物的新岛后,一部分种类往往会向“巨大化”的方向进化,原先草本的祖先往往会进化成乔木状后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2万多种类的菊科植物基本上都是草本植物,惟独在大西洋的索科特拉岛有5种乔木状的菊科种类。对此专家们用“生态位”的理论来解释:由于乔木的种子通常较重,草本植物的种子常在“新的荒岛”上捷足先登,占据了空白的“生态位”,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逐步演变成乔木。在索科特拉岛上不仅是巨琉桑演变得如此巨大和怪异,基本都是草本的葫芦科在该岛也有一种演变成比巨琉桑更巨大的乔木,那就是索科特拉树葫芦(图3),其高6米,主干直径基本达1米。巨琉桑、索科特拉树葫芦再加索科特拉沙漠玫瑰(图4),被称为“索科特拉三怪”,都是多肉植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索科特拉岛的气候基本分为两季,5~10月为旱季,但一年中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4~5月初。冬季为雨季,但雨量除一些迎东北风的山坡外都不多。11月是岛上最宜人的时候,12月至翌年2月夏雨飘忽不定。因此巨琉桑在栽培时往往很难确定其最旺盛的生长期。一般建议用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冬季保持温暖,最低越冬温度12~13℃,光线应充足,但忌曝晒,这样让其慢慢生长。在气温27℃上下的天气,生长良好。
图片说明1.巨琉桑2.原产地的巨琉桑3.索科特拉树葫芦4.索科特拉沙漠玫瑰
象足葡萄Cyphostemma elephantopus
图5所示系福建著名爱好者郭毓鹏选送到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金奖展品。
象足葡萄为葡萄科、葡萄翁属。原产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生境为多刺的旱生灌木丛,半荒漠气候,冬季干燥。植株有一个很大的圆盘状块茎,直径达1.3米,厚20~30厘米,在原产地埋入沙丘中30~50厘米深。块茎具很厚的褐色树皮,顶端有圆锥状主茎,高1米,直径20~30厘米,主茎上会长出稀疏的藤状细茎,直径1厘米。新藤往往被细柔毛,表皮近红色。羽状复叶或两回羽状复叶,10~12厘米长,小叶2~3.5厘米长,0.5~1.8厘米宽,形态多变,卵圆形、长圆形甚至线形。小叶先端尖,基部楔形,托叶三角状,3~4厘米大。花序长10~15厘米,小花近似圆棒状,黄色,有稀疏柔毛。果实近圆球状,直径约2厘米,表皮光滑,墨绿色。种子肾形,表皮有皱纹。
此多肉栽植养护需要注意的是:本种幼年株不具圆盘状块茎,播种出苗后开始形成棒状的茎基,要经过许多年后,有的最终会形成标准的圆盘状块茎,但大多数植株只形成分枝好几根成团的块茎或近似球形的块茎。生长期和本属的其他种类一样,从春天到秋天,冬季休眠。落叶后细藤枯萎,即表示植株进入休眠,此时应保持盆土干燥。栽培时块茎应露出土面不超过60%,其余都应留在土中。有的栽培者把块茎全部埋入土中,仅留枝条在阳光下,这样块茎发育会更快。
奥特葡萄翁Cyphostemma uter
图6为2013年上海国际多肉植物展上展示的植株,获金奖。
奥特葡萄翁为葡萄科、葡萄翁属。原产安哥拉南部,种名的拉丁文由当地原住民的土名Odre演变而来。茎基部庞大、肉质,近球形。植株主干高1.5米,直径7~30厘米。顶端分枝,分枝长达2米。主干和老枝上有易剥脱的黄色或白色纸质树皮。卷须缺失。叶肉质,表面粗糙,掌状五出叶,表面具细柔毛
和腺状毛,淡绿色。叶柄长6~15厘米,小叶倒卵形,基部近心形,叶缘有锯齿,叶近草质。小叶的叶柄长3厘米,五枚小叶中位于中间的叶长8~10厘米,两侧的较短。花序长5~10厘米,花葶有毛。小花长3毫米,有密集的深色毛。果椭圆形,10~20毫米长、7~15毫米宽,深红色有毛。
此种栽培要求全阳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冬季要加温。其繁殖困难,种子获取困难,有了种子,发芽也困难。
背夜梦翁Cyphostemma sandersonii
这是近年才出现在我国爱好者收藏品中的珍品,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出版的专著上有过介绍,但奇怪的是近年来欧美文献上倒没有什么介绍。图7系郭毓鹏先生的收藏品。
背夜梦翁为葡萄科、葡萄翁属。原产南非,该种俗称绒毛树葡萄,因为它的叶有细毛。叶为五出的掌状复叶,小叶中心绿色,叶缘常带点紫色,卵圆至近似圆形,叶缘有明显的锯齿。种子播种后长成的植株比较壮实挺拔,基部有膨大的茎基,主干也较粗。而扦插繁殖的植株较细弱,基部不易形成膨大的茎基。
性喜温暖和阳光,冬季细枝常枯萎。最好在栽植床中栽培使其根系充分发展,但冬季更要注意保温并且保持土壤干燥。用较大的盆也可栽植,这样风险较小,但植株没有地栽长得好。繁殖用种子,但种子不易获得。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qikandaodu/2021/0127/1087.html
上一篇:新时代塑造个性化动画角色探索
下一篇:失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