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河北承德板栗最新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探索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嫁接技术要点 2012年秋季开始的板栗树嫁接,截止到2016年秋季,已经嫁接了80万株板栗树。众所周知,嫁接分为三个时期,即春接、夏接以及秋接。而依据统计数据可知,嫁接的时间段

1 嫁接技术要点

2012年秋季开始的板栗树嫁接,截止到2016年秋季,已经嫁接了80万株板栗树。众所周知,嫁接分为三个时期,即春接、夏接以及秋接。而依据统计数据可知,嫁接的时间段为八月中旬到九月上旬,其嫁接的成活率非常高。由此而至,春接的成活率就非常低,成活率仅有79%。秋季嫁接气候比较凉爽,操作便捷,是最好的嫁接方式。通常使用的嫁接方式有插皮接、舌接、劈接以及芽接等。此外砧木的选择,一般会选择一到三年生的普通板栗实生苗,地径要在1.5~3.0cm范围内。而接穗的选择上,势必要选择品质优良、生长健壮以及无病虫害的结果树上采集接穗,同时接穗会选择木质化、生芽眼发育正常的枝条,其直径通常在0.4cm以上,其长度有30cm才能采摘使用。最后其嫁接方法,一定要选择使用砧木为六年到七年生的板栗树,其栽植行株距要控制在长度为4m,宽度为2m内,确保其枝干有较长的光秃。比如2015年嫁接的品种为河北承德早丰,其骨干枝光秃带嫁接、单芽嫁接、裸干嫁接、以及劈接等嫁接方式,每一种嫁接方式都嫁接了4hm2。

2 嫁接技术

2.1 骨干枝光秃带嫁接法

充分借助树冠生长消耗以及树下根系养分供给平衡原理,进行接穗的方式就是骨干枝光秃带嫁接法。这是一般接穗的枝条为结果枝,枝条成活后就出现雌花,正常情况下雌花开花比较早,但是由于气温比较高,所以要注意适当的对板接穗槽缠裹3~4层。同时光秃带的长短,是要每间隔20cm接一个穗,形成相互交替排列模式。

2.2 单芽接穗

一般接穗的枝条品种都比较纯正,没有病虫害、损坏,此时,就可以将接穗的枝条剪成多个五厘米左右的单芽。单芽接穗过程中,其实就是让接芽正对背面处向下削成平滑斜面,然后不剪砧木,就直接对其枝条进行T字切,进一步插入接穗到枝条的皮层中,再用塑料条包裹好,漏出穗的程度为八到十厘米,同时还有两个芽的枝段。此时剪断的砧木,就可以平滑其切口,进一步用劈接刀轻轻的从砧木剪断面中心处垂直劈下,就能轻松插入接穗,接穗与砧木形成的层对准后,就立刻用塑料带包裹起来,当然也是要漏出一点点的接穗削面。还有就是要做好绑枝工作,因为后续新长出来的枝条很容易就会被风折断,所以要时刻做其枝条防护工作。

3 嫁接后综合管理措施

3.1 土肥水管理

众所周知,板栗的适应性极强,没有太高的土壤条件要求,但是通常情况下,还是要选择土层肥厚,并且肥水充足的土壤。只有提高其土壤条件,才能保障其板栗的高品质。那么就可以通过深翻改土、或者是修建农田水利等方式,扩大树穴。正常情况下,其树穴四周的土层基本上直径都会高达60cm,那么进一步扩大树穴的根系活动范围,施加一定的化肥,就能在控制好土层的肥水,避免土壤水分流失。

3.2 精细修剪

对于新嫁接有两年的幼树,其生长比较旺盛,所以会形成多种枝条类型,比如会有三叉枝。那么就需要对枝条进行多轮的修剪,促使其树冠内外结果。进入初期果树的板栗树,一定要注重其树形、结构的培养,树冠内层的通风透光也有一定要求,尽可能将全株留结果母树枝量控制在90~120个,这样就能避免母枝交接、穿插。处于生长期的树体也要做好抹芽、修剪以及摘心工作,以此来提升果树的产量以及质量。最后还有对花果的管理。众所周知,板栗为多花树种,但是很容易受到其环境影响,其养分不够,所以板栗树枝的坐果率非常低。由此可见,需要搭配使用其修剪以及管理技术,进一步强化其树枝的结果能力。避免结果树枝的急速衰老。尤其是要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到板栗中。通常板栗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病害有很多,比如有板栗白粉病、板栗叶斑病等。出现病害情况,就要在生产中加强其土肥水管理工作,避免蚜虫的传播,严格控制其病虫的入侵。当然预防病虫害手段可以有在前期喷洒一定溶液,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交替喷雾等。还有就是对于高残留的农药,一定不能使用,避免污染果实,影响其板栗的品质以及安全。

4 结语

本文就河北承德板栗最新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探索,针对其河北承德板栗的主要嫁接技术要点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嫁接技术的适用范畴,以此来积极适用到河北承德板栗中,达到增加板栗产量以及质量的目的,还有就是全方位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嫁接技术。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qikandaodu/2021/0317/1314.html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在兽医内科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下一篇: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