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曾立志不为任何事撒谎
谎言的背后要么是虚弱
要么另有图谋
但就在不久前
我向患了绝症的妈妈
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今天傍晚
在我长大成人后
妈妈还是第一次摸着我的脸说
“儿子又瘦了”
那一刻我强忍住的泪水
夜深人静后
终于流了出来
潘洗尘这首新作题为“撒谎”,实则诗中撒谎的对象是“患了绝症的妈妈”。这首诗以口语化的叙事铺排开来,强有力的写出了一位诗人内心深处埋藏的一份独白。思想深邃、精神震撼、读来催人泪下、效果立竿见影。“像一出荒诞剧,一笔糊涂账,死之前/名字才正式确定下来,叫了一生的雷天阳/换成了雷天良。仿佛那一个叫雷天阳的人/并不是他,只是顶替他,当牛做马”。雷平阳《祭父帖》。霍俊明说,雷平阳《祭父帖》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写什么什么帖之类的。那么也许这就是一种诗歌界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乎?亲情诗歌的文本虽说随处可见,但像雷平阳以长诗形式来写作的并不多见。这也许正是中年诗人和青年诗人在气场与经验上的较量和差距的体现。雷平阳之外,还有横行胭脂的长诗《父亲传》颇具典范,值得关注和研究。而像周瑟瑟以诗集《栗山》献给父亲,严彬以诗集《国王的湖》献给母亲这样的宏大叙述为代表的诗人也大有人在。人常说,父亲或母亲对于一个孩子本身来说就是一本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作为孩子的诗人或者作为诗人的父母,谁都有底气去写一首诗,如刘年的《写给儿子刘云帆》和臧海英的《与子书》等,都写的言辞恳切又不失诗意。而像大解流传很广的这首写给妻子的《百年以后》:“百年以后 当我们退出生活/躺在匣子里 并排着 依偎着/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是多么安宁”,读罢后,瞬间一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感觉就会汹涌地奔腾而来。杨志学说:“此诗的成功在于高度提炼,节制有度。”诚然,诗歌写作到一种高度的时候,也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那一刻。以及灯灯的这首《我的男人》:“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光/我的男人,在家中度过/他回来只做三件事——/把我变成他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异曲同工的完全超越了普通情诗的那种浅薄状态,给诗歌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达到了亲情的高度融合。
“在对待家族和亲人的态度上,70 后和80后等更为年轻的女性诗人出现了差别。对女性诗歌中同时出现恶父、恶母、慈父、慈母甚至是不偏不倚的不带感情时色彩的家族的形象时,传统的家族谱系叙事在这些女性诗人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重新清洗和审视。当然这也程度不同地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家族印象和一代人特有的集体记忆”。①90 后诗人高短短的这首《大多数》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大多数时候,她都很平和/心甘情愿地做着父亲的贤内助/从没人质疑过他们的感情出现过裂缝/有时候也包括我”。可以说在“亲情诗歌”写作中,青年一代诗人的语言更为先锋化、思想更为尖锐化、角度更为多元化。青年一代诗人摈弃了更多重复的苦难、贫穷、思念的书写,从身体的角度、现实分裂感的角度更加厚重的进行了大胆、前卫的叙事:“在澡堂的更衣室我迅速脱光了衣服/母亲却行动迟缓如老麻雀缩着翅膀/母亲瘦得只剩下了骨架/干瘪的乳房如空空的袋子/那些乳汁,那些粮食,那些温柔/都被时光挥霍一空”。(90 后庄凌《与母亲一起洗澡》)这样的诗温度与力量同在,现实与从容并存,不忸怩,不做作,更多的给诗歌传递出了一种新鲜的声音。从如此繁多的“亲情诗歌”文本中,可以看出广大诗人孜孜以求地广泛而又深入的探索,也可以论证出,虽说“亲情诗歌”易写难攻,但通过大量扎实、扩张的写作实践,也绝对潜藏着可以成功突破的无限可能性。
“环视一下目前诗坛的亲情诗写作,大量作品处于平庸的状态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写亲情却仅仅止于亲情,缺乏必要的精神提升和思想延展,从个人的亲情出发最终表现出仍然只是个人的亲情,个人化带给亲情诗福祉的同时,也使亲情诗遭遇了‘灭顶之灾’。”②“亲情诗歌”易写,但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不多。究其原因,大概有三方面:一是没有经历过大悲大痛,诗歌起伏小,未能在感动别人之前感动自己,或是虽经历过却内心的影响不够深刻、彻底;二是语言过于散文化,没有达到“欲擒故纵”的效果;三是固守传统,缺乏思维的扭转,没有找到清新脱俗且强有力的切入点,而最终导致无功而返。在今后的亲情诗歌写作中,只要能注意以上一些原因,在思考中升华,从细微处入手,一定会有更多诗人写出亲情诗的佳作。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qikandaodu/2021/0325/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