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陆所会,四省通衢,浙江衢州位于闽浙赣皖四省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给衢州经济带来了机遇,也给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又激发了衢州市质监局的创新监管意识,“十一五”期间,衢州省级产品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由2005年的80.63%提高到2010年的93.95%。
这就是他们靠着科学监管,铺筑的一条宽实大路。
“科学监管的重心应当是企业而不应是产品。”衢州市质监局局长朱新潮对科学监管这样理解。
“即使增加有限的人员编制,也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理念,探索科学的监管机制。”朱新潮表示。
提前介入
衢州是我国重要的山茶油产区,因其优良的品质和产地的生态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伴随名声而来的,还有追求利益的不法商贩。
“改进监管方法,就要从承担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转变。”衢州市质监局党委委员童庭伟说。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工业产品、食品和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风险检测预警机制。通过对日常检验数据、新闻舆论、投诉举报等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要最大限度地掌握质量安全监管的主动权,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和突发性质量事故的发生。针对山茶油行业存在的用油橄榄果渣油冒充山茶油的掺杂使假新动向,去年11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山茶油专项整治行动,惩处措施动真格,其中,移交公安处理案件4起,对不合格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并对2家不合格企业启动衢州名牌撤销程序、1家获证企业启动生产许可证吊证程序。同时监督违法企业整改到位,杜绝类似违法行为的发生。
衢州市质监局建立的这种预防性监管模式,将质量安全监管的重心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做到提前介入,及时立案查处,改变了执法工作“羊吃碰头草”的被动局面。
巧借外力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资金、人力、技术、职能等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质监部门的监管只能是“有限监管”,“包打天下”的监管模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情况下,从体制外想办法,借力发展。
行业协会最熟悉自己行业的状况,熟悉行业的“潜规则”,且其在行业内有话语权。“但是,现在行业自律的行规、行约大多只是一般性的号召,没有实实在在的要求,行业协会缺少实质性的约束手段,有想法,没办法,使行业协会在推动行业自律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效果。”童庭伟说,这次质监局以山茶油的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推动了行业协会的成立。6月底,由7家山茶油企业发起成立衢州市山茶油质量安全协会,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行规、行约,赋予协会行使监督、惩处职权,同时建立起与协会的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向协会通报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的情况,通过协会了解行业自律、企业诉求,有效地发挥了行业协会规范行业、促进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延伸职能部门的监管功能和法外惩戒。
由粗到精
近年来,衢州市质监系统在建立区域监管机制,规范乡镇基层站所运转的基础上,制定了质量安全科学监管工作手册,18项监管制度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环环紧扣的监管机制,使监管工作有章可遵。
同时,探索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并打破质量安全监管的处室间的壁垒,实现安全监管的流程再造,信息的互通互用,推进监管的信息化、精细化、动态化和规范化。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qikandaodu/2021/0709/2085.html
上一篇:全国劳动模范毕承松个人档案移交澧县档案馆
下一篇:镇平审计创先争优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