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北大联手中国科协探索燕园科学家成长“奥秘”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校122年,燕园走出过许多院士、科学大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学术思想和成长历程皆是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北京大学联合采集启

建校122年,燕园走出过许多院士、科学大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学术思想和成长历程皆是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北京大学联合采集启动仪式举办,按照该计划,从今年起,北大每年启动3到5位科学家资料采集工作,未来,相关资料永久收藏于北大,数字资料也将提供给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于2010年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等11个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诸多科学家成长历史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资料保存下来,为记录国家科技发展历程、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优秀科技人物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原始素材。

作为中国科协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任福君介绍,过去10年,采集工程积累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和展示价值的珍贵史料,累计获得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13万多件、数字化资料31万多件、音频资料52万多分钟、视频资料44万多分钟,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中国现当代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收集收藏工程。

他提到,为了做大做强采集工程,中国科协创新采集工作模式,打造“采集工程2.0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采集,由中国科协提供相关标准技术保障及启动资金支持,项目将完成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藏、研、宣等相关工作。

今天,北京大学成为该工程首家联合采集试点单位。北大将统筹组织学校各院系的院士和老科学家的学术资料采集工作,计划每年度启动3到5位科学家,滚动进行。各课题组所采集资料,将永久性收藏于北大;各个课题结题时向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提供数字化资料一套。

张藜

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张藜透露,从2010年到2020年,通过承担中国科协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北大已采集20多位科学家、3个群体,其中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培源、侯仁之等知名学者,也有青蒿素研究群体、我国早期抗生素研发群体,今年还启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资料采集与整理工作。

她说,在本次启动的联合采集项目中,北大今年首批采集4位科学家的资料,物理、化学学院各两名,分别为赵柏林、赵凯华、慈云祥和谢有畅四位老师,2021年第二批启动3到5位科学家。她说,北大将把采集与学术研究充分结合,逐步推进北大理工医农对中国现当代科技事业贡献的研究。学校将逐步建设北大的科学家资料与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将以新技术、新媒体对采集资料进行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扩展其科学传播与教育功能。

今后,北大将建立科学家精神展示专区,并为思政课程提供丰富内容,还计划拍摄制作北大科学家精神系列短片,组织创排优秀科学家主题剧目,还将以志愿者形式组织在读学生广泛参与科学家口述史、音视频制作等各项工作。

韩启德

今天,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启动仪式。他认为,“采集工程”与高校科研院所携手合作,有助于深化采集工作,共享学术资源,拓展宣传平台。在他看来,“采集工作的核心是以科学家个人为单元,用科学史的方法,采集他们科研生涯和生活中的详尽资料,并且把科学家个人的学术生涯与科学贡献放到社会以及所在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挖掘背后的精神内涵和规律。”他还提出,要把联合采集工作与正在开展的北大理科史研究有机结合,由此推动北大科学史学科的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 和冠欣

流程编辑:TF019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726/461.html

上一篇:探秘青岛海信科学探索中心:内藏无数奥秘 亲子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要探索未知世界?科学家:打破固有认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