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世纪时期荷兰农村手工业特点
谈到荷兰农村手工业的兴起,便不得不抛析使其在黑死病肆虐与社会动荡之下,仍然能够兴起与发展的特点。
从地图上可见,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临近海港
地域环境特点: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在十四世纪时期,与经济较为繁华的意大利,法国相距较远,主要城市稀少,贸易交流匮乏,手工业并未得到发展的良好契机。然而,几乎每一个临海国家在造船业兴起之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凭借地理位置增加贸易优势,荷兰正是如此。
14世纪下半叶,荷兰纺织业,制造业依托出口贸易的增加而较快发展。随着贸易的加快,纺织业更是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制造业的主体。
自身特点:
14世纪下半叶时期,泥炭地下沉,致使土地不再适宜种植谷物,农民生计受到影响。部分农民从事手工业生产,继而手工业逐渐开始发展壮大。
荷兰河道纵横,港口密布,运输业成本极低,十分便捷,自身所生产的产品易于销售至海外,同时,海外原材料的购进也因交通业而十分便捷。
除了交通业,对于荷兰来说,劳动力的支持同样是荷兰手工业的一大支柱。以荷兰最大工业城市之一莱顿为例,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村,手工业以纺织业作为主体。而纺织制造成本较低,所需人力较少,在荷兰劳动力高工资的社会背景下需要付给劳工的工资相对而言较少。
荷兰粮食产量较高,粮价低廉,从事手工制造业,相比较于其他种类商业而言,更加有利润可图。
四、黑死病之下荷兰农村手工业兴起条件
工业生产劳动力:
曾有学者做过统计,中世纪黑死病期间,欧洲损失了近1/3的人口,然而奇怪的是,荷兰人口只在14世纪下叶,有一定幅度的降低,15世纪初又呈平稳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黑死病并未对荷兰人口造成巨大的波动。
相比较而言,人口波动幅度较小的荷兰,有了一定程度的贸易优势,更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形优势,将手工制造业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农奴制的瓦解:
农奴制的瓦解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商业化发展,简单的来说就是,农民不再因为奴役的驱使而去进行生产工作,居民们受到商品经济的吸引而去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制造业工作,相当大数目的产业工人们分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去从事着纺织、编绳、制皂、泥工艺品制作等手工产业。
农奴制:在封建庄园制度下的与农民地位相关的奴役
黑死病并未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造成大幅度干扰,所以中世纪时期,荷兰的农村手工业才能一直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发展。
荷兰手工业的其他优势:
如果说荷兰农村手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受黑死病影响较小,那么同样在瘟疫的利爪下得以幸免的波兰,为何没有如荷兰一般的繁荣农村手工业?这便要谈及荷兰手工业的自身特点:
与荷兰不同的是,中世纪波兰城市的发展水平不高,市民和资产者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政治上也并未形成自己的团结力量对抗国王和贵族。因此,在国家政治经济问题上,几乎只是单一的的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双向关系。商品经济远不如荷兰繁荣。
同时,在黑死病到来之前,荷兰手工业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黑死病并未对荷兰的社会结构造成毁灭性破坏,也并未对荷兰手工业的基础造成毁灭性打击。
荷兰临近海港,河道密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进了荷兰手工业商业贸易的进行。黑死病期间,依托人们对于物质层面的追求,商业贸易盛行。服装产业,漂白业等推动了纺织业的进行,继而带动荷兰农村手工业的发展。
由插画可以看出,中世纪时期荷兰纺织业的盛况
黑死病使欧洲锐减近1/3人口,虽未对荷兰的人口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人使劳动力造成一定时间的短缺。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得不到相应劳动力及资金的支持而纷纷破产,迫使相当数量的农民放弃原本产业,而投入到农村手工业的生产当中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手工业的发展。
结语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农村手工业的基础——人口劳动力而言,黑死病的肆虐并未动摇其根基,使得荷兰农村手工业在黑死病之下并没有被毁灭,甚至反而以可观的形势发展。
而对于同样未被黑死病动摇主体根基的其他国家,例如波兰来说,虽然波兰与荷兰一样,同属欧洲西北部国家,在黑死病的肆虐之下,同样没有大幅度的改变人口基数,也没有被破坏社会结构。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80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