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生口中最懂科学的语文老师,幽默风趣,善于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独具特色,收获了大批家长和学生“粉丝”。从事语文教学15年来,张善婓老师一直坚持以用科学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带出的学生雷康迪荣获2011年重庆市中考第一名,郑雅文荣获2016年重庆市高考理科第一名。2019年,他带出近30人考取一中高中本部的重点班,数十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国内外名校。
巴渝名师荟
张善婓,重庆一中初中语文老师,分校德育主任、年级组长。2016年荣获巴南区“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荣获巴南区“优秀德育先进班集体”;2017年荣获重庆一中“十佳班主任”。
科学视角探究行为意识
张善婓被学生称为最懂科学的语文老师。他的书房里摆放着各种类别的书。“我爱看书,尤其喜欢大脑科学、心理学、历史这类书。”每天抽空看看书,从书中汲取养分,寻找科学的规律运用在教育教学中,这已成为了张善婓的一种日常习惯。
张善婓喜欢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抖腿,他不批评指责而是跟学生分析其背后的科学本质。当人内心比较焦躁的时候,大脑就会指挥身体去做一个固定频率的动作,刺激皮脂分泌大脑的“镇定剂”——内啡肽,从而缓解焦躁达到内心的平衡。他让学生明白上课抖腿是因为内心焦虑,寻找焦虑的根本原因,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智慧包装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用对科学方法,锻炼他的思维,塑造大脑,每个孩子都可以更优秀。”语文注重背和写,反复要求背诵,学生只会心生厌烦。张善婓将单一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包装,变得极具趣味性,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有的古诗用普通话读起来并不押韵,但是通过研究诗人,会发现其所在地是有方言的。比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祖籍就是现代的广东,用粤语读他的诗就押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张善婓接下来就是教给学生记忆方法——肌肉记忆法。每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张善婓总会事先耐心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学生容易接受。当达成了共识后,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并执行。通过快读阅读,反复阅读,将背诵的内容由意识记忆转变为肌肉记忆,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脱口而出,这样就能长久记住了。
“问难”课堂培养发散思维
张善婓的课堂轻松开放,他喜欢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鉴赏现代诗郑愁予的《错误》时,“到底谁错了?”以对象不同、地域不同、历史背景、文化角度、情感的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思考——从诗中每个角色都犯有错误开始,延伸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代才子佳人张生崔、莺莺这类中国传统爱情观的悲剧,再到徐志摩《再别康桥》这种西方大胆追求的爱情观,上升到中西方爱情观的一种对比。张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这首不到100字的诗读得很丰厚,学生也在实践中掌握了思维方法。
平等式教育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在张善婓看来,真诚与平等是架起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很聪明,经历丰富,那种表面看似平易近人,内心仍是俯瞰学生,高高在上的心态是很容易被学生察觉的。”只有真正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地交流,为他们所急所想,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心里。
根据张善婓多年的教学观察,青春期阶段最先出现思想滑坡的多是女同学,如有的女同学开始打扮,有的变得自卑,出现这些情况后男同学也会受到影响,班风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会视情况列举一些成功的、优秀的人物事例去启发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我们学习追求的是什么呢?”张善婓以追寻内心自由的理念为契机,对学生思想进行拔高和引导。学习是为了能够成就自己的自由,一种更高层面的心灵自由。对女同学而言,青春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奋斗积累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去追求更高的平台,让今后的人生有选择,选择工作、伴侣,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灵的归宿。他把学生看作成年人进行真诚、平等地对话,让学生敞开心扉,成为学生信任、依靠的心灵导师。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81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