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月球上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太空基地?太空中如何完成垃圾清洁?微重力条件下,人类如何更自在地在太空中移动?……9月15日,2020年东莞市“太空探索实验”青少年教育项目征集活动的复评答辩现场,一个个富有创意的项目展示,展现了小选手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教育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办,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承办。参与初评的项目意向书共有51份,涵盖了东莞市25所中小学校,共计108名学生参与活动,其中入围复评答辩阶段的项目意向书共18份。
复评环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周晖、张凯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柯海波、副研究员吕健勇,以及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史宏凯等5位专家,组成评委组进行现场评审,从空间实验必要性、科学性、新颖性、可行性、科普性以及学生临场发挥能力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分。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的专家也特别到场观摩。
在小学组的比拼中,参赛项目视角之独特,小选手们思维之活跃,都给现场评审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的三位同学带来的“多臂可折叠4D打印机器人在太空中的自主在轨制造与组装”项目,以及东莞市光明小学三位同学带来的“月球基地设计蓝图”项目,凭借精细的构思以及独特创意分别获得二等奖。东莞常平镇土塘小学的庞贝贝、严熙静两位同学,则从“探究微重力环境下红墨水的扩散现象”这一小切口入手,夺得小学组一等奖。
小学组一等奖
小学组二等奖
小学组三等奖
中学组的比拼同样精彩。神奇的“鲁伯特之泪”,头部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具有极大的刚性,而破坏掉长长的“小尾巴”却可以轻松粉碎整体……来自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的三位同学希望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制造出只有头部的坚硬的“鲁伯特之球”;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的三位同学则从太空中的反作用力来发散思维,设计出方便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太空锤”。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的史晗宇、谢佳纯、刘付惠三位同学,通过思考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如何行走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电磁力进行微控制的“宇航鞋”,对落脚、起步以及中间的衔接动作都进行了充分考虑。这一创意也获得了评审团队的认可,最终捧得中学组一等奖。
“从提出选题到不断完善,前后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暑假期间也在研究这个项目,今天现场发挥也有些紧张。”赛后,史晗宇、谢佳纯、刘付惠三位同学对获得一等奖感到非常开心,也有几分意外。她们表示,此次参赛经历带来了很多收获,锻炼了自己主动探究问题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中学组一等奖
中学组二等奖
中学组三等奖
中学组三等奖
复评现场,各团队精心准备,不仅用上视频、图片,有些团队还带来了道具演示等。经过综合评选评出了小学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中学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东莞市科技局副处长区合笑、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张广宇等领导嘉宾分别为获奖团队颁奖。此次评审后,优胜者将获得针对性孵化指导,最终参加全国征集活动。
在颁奖仪式上,东莞市科技局调研员区合笑代表主办方表示:“今年,东莞市广大青少年的参与为太空探索实验青少年教育项目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我们也将继续前进,继续致力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点燃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热情,活跃本地科学文化氛围,努力推动东莞科普创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东莞科技馆馆长谢华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希望此次活动能激发东莞娃娃对太空探索的好奇心,星垂平野阔,探索由少年,愿大家成为科技创新的未来之星!”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大力支持。早在6月底,实验室科研人员就为东莞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太空探索实验”——材料合成与在轨制造方向的主题讲座,为项目征集活动提供项目灵感与思路。在项目筛选及评审期间,实验室也派出了多位专家参与其中,为活动举办提供了专业支持。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91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