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社公路两旁的青山、绿水、田野、屋舍依次铺开,“畅、安、舒、美” 的路域环境让人惬意。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永灿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朱晓雷
行驶在沥青混凝土铺就的油砂路上,醒目的黄白标线笔直延伸,公路两旁的青山、绿水、田野、屋舍依次铺开,“畅、安、舒、美” 的路域环境让人惬意……驱车畅行浏阳公路,“行在路上,如在画中”的美妙感受扑面而至。
2016年,浏阳市在全国首推公路管理改革——公路“路长制”,将公路管护由原来的单纯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村民和行业管理机构多方共同负责的综合行为。随后,“路长制”在长沙全面推广,被誉为公路高质量管理的“长沙方案”,在全省、全国形成示范,成为公路养护的“国家标准”。
如今,长沙以“路长制”为总抓手,不断践行“四好农村路”理念,长沙公路实现了由通达到“畅、安、舒、美”全域公路网络的跨越,一条条公路方便了人们出行,带动了偏远山区的发展致富,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在脚下延伸。
每条公路都有“管家”
“一家之事”变“众人之责”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朴素的道理被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的浏阳深深认同。从浏阳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步都离不开“路”这个字眼。
从“重建”向“建管并重”转型,我国公路发展“十三五”期间在迎来新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成为公路发展的新趋势。
2016年春夏之交,浏阳连降暴雨。在浏阳荷文公路上,暴雨导致山体多处出现垮方。为及时处置公路突发情况,迅速抢通公路,在公路部门抢险队伍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浏阳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让沿线乡镇组织队伍共同维护,在哪个乡镇的辖区就由哪个乡镇负责,结果效果很好。于是,浏阳市委提出,全市的公路是不是都可以由乡镇来管理,这为促成“路长制”的诞生打开了思路。
“简单来说,‘路长制'就是让每条道路都有了‘管家'。”浏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主任易志坚表示,“路长制”是一种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公路管理模式。浏阳成立了按照由市长担任组长的“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实现了公路管理从以往的“一家之事”变为“众人之责”,确保每条公路“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荷文公路是“路长制”最先试点的地方之一。一路驱车向前,沿线青山如黛,层峦叠嶂,白墙黑瓦的民居,绿意盎然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卉,“湖南最美乡村公路”的美誉名不虚传。
记者在荷文公路上看到,路边蓝底白字的“路长公示牌”鲜明醒目。公示牌上标明了公路名称、起止位置、里程以及路长、副路长、分路长、监督服务电话等信息。
“群众可通过路长公示牌了解道路概况,发现公路的任何情况也可通过公示电话反映,极大提高了公路管理效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都认为路是政府修的,美不美也是政府的事。在“路长制”模式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参与路域环境整治,成为公路的义务宣传员、护路员,把公路当作自己的眼睛来爱护。
为让“路长制”落到实处,浏阳针对公路的环境条件、安全状况、景观形象等制定了具体管理标准,并采取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等方式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截至2020年底,浏阳列入“路长制”工作考核的乡镇(街道)共31个,涉及村(社区)共325个,境内的国省县乡道全部纳入“路长制”,村道纳入“路长制”的比例超过五成。自2016年以来,各级路长共开展巡路30余万次,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路容、路貌得到极大改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客、货车通行能力显著提高。
路域环境持续改善
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公路,一头连着城市崛起,一头连着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件,也是幸福生活的刚需。
以“路长制”为重要抓手,浏阳大力实施干净、整洁、安全、美观四大工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历史传承、人文资源,最大限度凸显公路文化特质,一条条别具特色的“最美公路”在浏阳铺开。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1/0305/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