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日报报道,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繁荣。煤矿、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曾经是一个城市的骄傲,塑造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一些资源型城市也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的“节流”,面临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瓶颈”。
这些城市如何转型发展? 6月27日至28日,全国资源型采煤沉陷区转型发展及综合治理经验交流会在淮北市召开。国家发改委和全国资源型地区政府有关负责人现场调研淮北转型发展经验,对我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实践给予高度评价省。
作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近年来,我省资源型区域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培育替代产业,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实现绿色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区。
生态治理:“黑伤”变“绿点”
夏日的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绿树环绕,鸟儿穿梭其中,音乐喷泉响起明快的旋律…… 6月27日,在淮北市朔溪湖,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参加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代表们不禁赞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难以想象,眼前的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采煤沉陷区。 197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采煤,朔溪湖周边地区逐渐消退,房屋出现裂缝,道路受损,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淮北市共有41.6万亩煤矿消退,成为全市最深的“伤疤”、发展最严重的“问题”、民生最大的“痛点”。 2009年,淮北市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煤矿塌陷区造成土地空间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必须科学综合治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科研部副主任马新辉说。
昔日的“黑色疤痕”是如何变成“绿色景区”的?这与地方转型和治理密不可分。
""深改造湖泊,浅田,不深不浅栽莲藕;稳定的工厂,崎岖的道路,种植半稳定和半沉水的树木”,这是我们综合治理的方针。”据淮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天伟介绍,淮北市以煤矿塌陷区恢复治理为突破口,实施“大管理”、“大修复”、“重点治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截至目前,淮北市已投入超过150亿元进行采煤沉陷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沉陷20.6万亩。治疗率全国领先;建设南湖、乾隆湖、芦锦湖、塘沽湖、古乐湖、朔溪湖六大采煤沉陷湖,正在市中心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带。
比如在朔溪湖项目的管理中,依托朔溪湖湿地的景观和现状,对各种浅滩和鸟岛进行改造,大面积湿地植被进行改造。栽植得当,突出湿地景观特色,营造优美的湖泊原始景观;在南湖国家湿地公园综合治理工程中,对南湖煤矿沉陷区进行治理,实施环湖及南岸8.2公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天鹅和白鹭等待鸟类栖息。
据统计,南湖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昔日的“历史包袱”变成了“发展财富”。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需要大量居民的安置和大量资金的筹集。这必须在“为人民服务”和“筹集资金”的文章中做到。
周天伟说,截至目前,淮北市共搬迁村498个,妥善解决了27.6万户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综合运用财政资金、环境治理修复资金和社会投资,为治理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行业“接力”:“黑、大、粗”变“高精”
过去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除了资源,还有什么他们的经济会依赖吗?我们要大刀阔斧地转型,发展接续产业。
航天材料、军工产品、汽车底盘……6月27日,在安徽陶瓷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厅,展示了陶瓷铝新材料制造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轻如燕”,“坚如磐石”。
“陶瓷比钢硬很多,但是很脆,摔下来会碎;铝是常用的轻金属,但是很软,摔碎了会弯曲。我们的技术是将两者合二为一。优势互补,让铝从陶瓷中“长”出来。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所所长王浩伟说。
从“高碳资源”向“低碳利用”转变,行业从“黑、大、粗”走向“高精”。如今,陶瓷铝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淮北市引领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据介绍,淮北市着力打造先进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五群十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陶瓷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成为我省重点新兴产业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新型陶瓷铝材已应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在太空翱翔;在军工领域,陶瓷铝新材料实现了部分产品的成功应用,突破了“干扰”技术;在民用领域,汽车活塞、汽车轻量化、高铁应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早期应用拓展。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1/0712/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