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国内更多的优秀团队加入数字孪生脑的建立及应用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全脑尺度计算模型。”他相信,未来的数字孪生脑可以通过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用智能系统,让人工智能迈上新的台阶,在思考、决策上接近于人脑。
不只在实验室
正在走入现实
近年来,多国纷纷宣布启动脑科学研究。2013年,欧盟发起为期十年的人类大脑研究计划——人类脑计划(HBP);2019年,谷歌发布了果蝇大脑神经元的3D模型(神经元的三维结构重建)。2016年,“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在“十四五”规划中,“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再次被列为7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项目之一。成都也在发力——“脑科学”被写入成都“十四五”规划,也是成都未来重点布局的“新赛道”。
“大脑是人体最神秘的地方,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的‘最终堡垒'。人类进入高级信息社会后,电子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结合,也为脑科学研究带来更多可能。”尧德中认为,脑科学研究之所以如此“热”,是由于人在进行科学研究、自然探索的时候,最终会回归到对人自身的探索,而人对自身最高层次的探索就会上升到脑科学的层面。怎么有不同的情感,怎么做决策,怎么有意识,这些方面的探讨,都是脑科学最具吸引力也是最复杂的地方。
在社会意义层面,随着社会智能化的推进,脑科学对人工智能和新型智能体系的建立都非常重要,人们找不出任何一个比大脑更强大的处理器和智能体系。“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距离真实的大脑还非常遥远。因此,我们还需开发更强大、更具普适性、有解释性、有更好小样本学习能力的新型智能系统。”
除此之外,脑科学、脑产业是典型的新经济,不仅为医疗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而且能通过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发展出更多的技术和产业形态,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脑科学也与全民健康越来越紧密。”他以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数据为例:如果把人类面临的各种疾病带来的医疗负担连带的社会负担放在一起考虑,脑疾病占到28%,??是人类所有疾病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加速,碰到与脑相关的健康问题会越来越多。
“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且有巨大潜力的方向。”他说,四川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院也一直在围绕脑智产业的实际应用场景开展各种科研项目。
以上述提到的脑器交互为例,相关科研成果有望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目前自闭症患者一对一康复的费用很高昂,但如果把该成果进行数字化,可极大地降低康复费用,使得普通家庭也能负担。目前,研究院针对大脑认知障碍康复的科研成果样品正进行工程化,脑器交互技术未来除了应用于病人的健康恢复,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控制、无人操控等领域。“但如果要真正推向市场,还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交互控制系统
除此之外,研究院还建立了睡眠研究中心,在对睡眠监测、电磁干预、感官调控、认知行为等各研究层面进行突破,并实现工程化,正准备将其应用于临床试验中。
成渝合力
形成脑科学和脑产业的全国影响力
虽然脑科学是成都“十四五”新词,但“十三五”期间,成都就在布局脑科学。
尧德中细细梳理了过去十几年来,成都在脑科学领域的发展脉络——
电子科技大学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6年1月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华西脑研究中心;2016年9月,成都市政府代表中国与古巴签署了脑科学合作计划;2018年4月,中国-古巴-加拿大(CCC)三方又在成都签署了三方的国际合作计划;2018年12月,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这让成都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在脑智科学研究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之一。
除了前瞻性部署外,尧德中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发展脑科学和脑产业经济,成都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和资源储备。
“脑科学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是电子信息,成都除了有电子科大和四川大学外,还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光电所、生物所、计算所等高校院所提供技术和人才资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不仅在脑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还可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1/0809/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