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规范场论、量子力学、电磁学,一个个听上去艰涩的物理术语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了260万网友观看。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一股科普热,不少教授、专家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媒,激发网友探索科学的热情。
图片来源:东方IC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但总体仍偏低。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一个重要方法是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普内容,让“高大上”的科学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科普热的出现,说明大众对科普的需求在增加。科普的受众几乎覆盖所有人群,无论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都可能被科学吸引,想要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知晓更多科技发展的动向。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手段,“吴姥姥”(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等科学家、“无穷小亮”(《博物》杂志副主编张辰亮)等科普专业工作者,都受到了大量粉丝的欢迎。他们把科学变得有趣、接地气,让人听得懂,听了还想听。
科普的内容,除了普及科学知识之外,更要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大众接受科普,一方面是出于对科学的好奇,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为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用科学武装自己,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被伪科学迷惑。这就对科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讲述具体的知识,也要传递一些科学思维方式,帮助大众获得识别真假、自我学习的本领。
只有少数人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个人都能具有求真、理性、探索等科学精神。处于科普“接收端”的人们,最好也不要只满足于“知识补课”,更要从中收获思维和精神上的财富。科普正当红,科普路还长。
纪玉/文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2/0112/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