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李唐小说的诗性探索分析(2)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情境方面,在抒写现代的生活感受以及情感状态时,对现代生活情境进行了提炼、虚化,往往将其浓缩成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缩影,令其小说的意义的生

在情境方面,在抒写现代的生活感受以及情感状态时,对现代生活情境进行了提炼、虚化,往往将其浓缩成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缩影,令其小说的意义的生成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李唐笔下的人物往往现实与虚拟分不清,现实往往带有一定的梦幻性,而梦境却很真实,两者之间的真实性和梦幻性交换,甚至重叠,产生了一种迷离的诗意朦胧的效果。如《月球地产推销员》里陷入游戏虚拟世界中的主人公“我”,“我”被迫签约成为“写作工厂”的作家,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并按照“写作工厂”的五条准则进行创作,第一,不能有“我”;第二,要领会制片人的“精神”;第三,文学即商品;第四,人类的本质是娱乐;第五,爱是一切的出发点,这些准则正是当代的写作机制和写作环境的缩影。李唐借助为“写作工厂”打工这一情境,对当代作家创作环境进行了对照,对当代写作的一些负面因素进行了批评指正,由此可见,李唐是独具慧眼的作家,不仅能够清醒地看清楚现实世界,而且能用诗意化的方式将现实世界浓缩成一个工厂,将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来的同时,让人产生无穷的韵味。在小说中,“我”最终被朋友所救,一方面,这暗示着李唐本人经过一系列挣扎之后,从所谓的写作准则之中逃离,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这就是李唐坚持纯文学写作的原因。另一方面,这寄予了李唐对现代文学写作的厚望,希望作家不要完全按照所谓的准则去写作,成为一个文学的打工者。再比如,《动物之心》里的废弃仓库管理员,他与动物同住同食,甚至像动物一样裸体,发出动物般的嘶吼,为此他丧失了和人沟通的部分能力。如果说“写作工厂”是现代写作的缩影,那么废弃的仓库就是人的动物性的缩影,人人都有一颗动物之心,有着和动物一般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并没有因为人类的文明化而消退或者丧失,相反在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人类的某些动物本性反而收到了压抑。李唐借助仓库管理员的事迹,来对人的本性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揭示,引起了我们对人的动物性的哲思。除此之外的情境还有许多,如:相互之间不说话的父母、自杀之前相遇的临时恋人之间的缠绵、以血养花者、自动贩卖机以诗作为支付方式、蚁岭旅馆、一心想逃离地球,去月球的富家子弟、被“效率委员会”取缔的“野生诗人”公社、失眠症患者阿树,这些情境除了本身的诗意化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暗示性、朦胧性和趣味性。这种“情景化”的叙事,由传统的“情节”变成“情境”,拓展了叙事行为的空间张力,造就了小说文本含蓄悠远的审美意蕴,情境话的叙事,更利于作家将场景诗意化,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感受系统,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在氛围方面,孤独、凄凉、阴沉、封闭、压抑、迷离、梦幻、迷茫的氛围无疑也给小说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意蕴,使诗性像千万条毛细血管在小说中密布,让人感觉沉醉在一个诗意的世界之中。如李唐《来自西伯利亚的风》中写道,主人公陈眠幻想着风到来后的场景,以及风带来的各种改变和感受,但实际上,风不曾到来,城市依旧大雾弥漫,没有光亮,看不清路途,人们被大雾笼罩着、包裹着、蒙蔽着,这种压抑的气氛让人难受,于是人们绝望着,并在绝望中发出各种噪音,这是人们的精神写照,于是渴望风的拯救,最终,感受系统极其敏锐的陈眠似乎听到了一种声音从远处飘来,那是风的声音,陈眠期盼风的到来,是因为他相信风能吹散城市的大雾,吹散人心中的大雾,这风与雾都有着极强的象征色彩。李唐呼唤出现一种事物,给人们布满浓雾的城市打上一针清醒剂,这种绝望中的希冀,是李唐宏伟美好的愿景。在《动物之心》里,主人公梦见自己变成一匹壮硕的马,被追杀,然后被一颗子弹击倒,一群人拿出匕首戳他的皮囊,割开皮肉露出骨头,血淋淋的心脏被无情的取出,最恐怖的是这些人中间竟有父母、老板、妻子,这种残忍、肃杀、凄惨、恐怖的氛围,无疑是生活情景造成的内心深处的感受的再现。作家通过梦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感受刻画得如此有画面感,这种形象化、诗意化的描绘,将内心受到的创伤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氧气与月亮》里,“我”受不了屋里的苦闷、压抑,想去外面走走,夜晚爆炸声不断,毛茸茸的月亮发了霉,黑猫似乎想要和我交换灵魂,氧气浸着浓浓的硫磺味,这种阴森、奇异,瘆人的氛围让人不寒而栗。以上三个情境的氛围都带有一定的梦幻性和奇异性,但让人感觉到无比的真实,这种氛围是人的内心深处情感的形象化再现,而这种作者某种内心的情感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以一种极富张力的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感官。这种情感的表现方式不再是传统小说那样通过情节叙事来表现,而是通过创造一种与内心感受契合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比真实还真实的氛围,来传达某种感受,与诗歌中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歌讲究“得意忘言”,而这种诗化的描写方式更强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感受,从而忘却了是人物的体验还是自己的体验。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qikandaodu/2020/1017/920.html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新探索 ——以茅盾长篇小
下一篇: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