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青草沙”:科学求证、艰辛探索,只为那一片清(2)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每年都有新的滩涂在岛屿周边诞生,而这当属原上海水利局等单位每年必须关注的课题。以水利设计院莫敖全为首的几位水利工程

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每年都有新的滩涂在岛屿周边诞生,而这当属原上海水利局等单位每年必须关注的课题。以水利设计院莫敖全为首的几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长兴岛西北侧的大片新生滩涂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认真考察,在递交给局领导的报告上,他们用7个字总结了此行的考察结果--“不可圈地可圈水”!

崇明东滩湿地

“小人物”这句石破天惊式的话语,一下子把上海一切与水、与水务、与水资源有关的部门及有关的科研所、设计院、自来水公司,有关的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们都给震惊了!几十年来,上海水利部门对滩涂的一贯做法就是先派技术人员考察,编制滩涂圈围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交有关部门围垦、造田、播种,使之成为能为上海提供粮食、蔬菜的新农田。

但莫敖全等几人没按常规“出牌”,因为他们深知上海在黄浦江上游取水所遇的困境,他们试图用探索的眼光到大江大河中去为上海觅得新的宝贵的水资源。而支撑他们有胆魄提出这个设想的是:他们在考察实践中发现,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青草沙”的大片芦苇湿地周边,新的滩涂正在迅速而又成规模化地形成之中,而芦苇丛中的长江之水清洌、清澈、清纯可见,这个巨大而惊喜的发现,促使他们鼓起勇气抛出了那句7字结论--“不可圈地可圈水”。

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同年11月18日,上海市环保局局长靳怀刚牵头拟文上报市政府,提出了“关于青草沙作为水库开发的建议”。仅过两个月--1991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海河河口研究所水资源组组长陈吉余教授向市政府递交了《把长兴岛建成上海的水源岛》的建议。

青草沙系统布置图

1991年3月4日,上海市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正式发文给市公用局、水利局、环保局、地矿局等,下达了《关于做好长兴岛青草沙水土资源开发与可行性研究的通知》。一场向长江入海口青草沙水域索取洁净水资源地的科学壮举终于揭开了序幕!

“咸”网恢恢,疏而不漏

1991年初春,虽然春寒料峭,但科学的春天终于向我们这一代的水务科研人员走来了。

这一年,我受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领导委派,赴长兴岛在青草沙水域建立咸潮观察站。从此,我与我的队友们踏上了对长江入海口咸潮入侵进行全方位、全天候、长序列考察与研究的征程,为上海今后可能在这里建设专供城市用水的大型水库选址做好准备。这项工作,我一干就是十五年,而我的身份也从吴淞水厂、陈行水库的厂长演变成为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至2005年底,我和我的团队以及领衔这个团队的专家、学者们完成了对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咸潮、河势和环境等三大课题的全方位考察,编制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等16本专题研究报告。

2006年,期待已久的青草沙水库及长江水输送至上海的宏伟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当时,我出任了上海青草沙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2011年,凝聚着上海各方智慧与勇气的青草沙水库及长江输水工程胜利竣工。当年,我洒泪告别青草沙。我被委派至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继续关注和调研一切与上海市民休戚相关的水资源等科研工作。

鸟瞰青草沙 郑宪章摄

1991年,我接受了长江入海口水源地的调研重任,当然先得从熟悉了解长江入海口的地形地貌着手。我邀请了一批资深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地理学家告诉我们,长江入海口起点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徐六径,由西向东,止于长江口的50#航标灯。

这段岸线全长180公里。而长江入海口的南北距离,北岸点在江苏省启东县的圆陀角,南岸点则为上海的南汇嘴,南北距离为90公里。在这片浩瀚的水域里,长江入海口赐予了上海这座城市三大岛屿,它们分别是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在横沙岛南侧还有九段沙。三岛屿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岛屿的地貌特征都是东西长,南北窄。

长江之水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经数万里的不息奔腾,终于在上海三岛周边夺口而泻入东海。学术上把长江入海方式称为 “三级分汊,四口入海”。要在这样的“喇叭口”里寻找海洋对河流的浸润,包括入侵范围、时间跨度、江海潮水周期性变化及咸潮对长江水资源的影响程度等,都是世界级的高难度课题。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718/385.html

上一篇:探索科学有效的数据治理之路
下一篇:开业9个月海信科学探索中心入选青岛城市新地标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