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人类与人工智能是终有一战,还是必然走向合作?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幻的话题。人类与机器人共存,人机接口都已经或正开始,变为现实。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和理解,也给当下的科幻作家提供了丰沃的思考、写作素材。
2019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第30届银河奖颁出。其中份量最重,奖金10万元的“最佳长篇奖”,由科幻作家江波的《机器之门》获得。评委们一致认为,“《机器之门》是一部宏大的未来战争史诗;作者以厚重而充满吸引力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人机结合的奇异世界,描绘了人类与机械之间的残酷争斗;在这个世界中,人性的复杂与挣扎、机械的冷酷与强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2020年7月,江波的“机器之门”系列作品第二部《机器之魂》,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
江波
《机器之魂》延续了《机器之门》所展开的壮阔画卷,并完成了对人机对抗主题的一次深化。在这部科幻小说中,阿尔法战争之后,人类夺回了未来控制权,但这静好的岁月却很快再起波澜。冯大刚之子冯汉杰刚刚被楚南天带到川江基地,复活的萨拉丁便带领暴机器人突袭了基地,脑库守门人阿米丽塔在袭击中丧生。冯汉杰从此踏上复仇之旅。与此同时,楚南天觉察到脑库的异常,前往探查却身陷困境。种种迹象表明,脑库已经失去控制。各方力量汇聚北方,共同对脑库发起攻击。冯汉杰成为赢得战争的关键,而他本人似乎也正在成为与脑库、与当年的阿尔法一样的超智慧存在。一幅惨烈壮阔的战争画卷就此展开。……
坚硬的躯体、冷酷的算法与柔软的人性不断撕裂、变异与重组,绘成一幅惊悚而又引人深思的未来画卷。这部作品也在此赢得了科幻同行们的高度赞扬。刘慈欣称,“人机结合将产生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和文明,我们只能想象出多种的可能性,而江波则描述了这些可能性中最震撼的一种”。另外一位实力派科幻作家韩松则称赞《机器之魂》堪称“数码时代的《封神演义》和《山海经》,热血青春和碳铁疾奔碰撞出烈火惊雷,弥漫着强大技术说服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读完《机器之魂》,掩卷之余,脑海中驻留的,“不仅是苍茫荒原上机器之躯与肉体之躯搏杀的暗影,还有人类英雄与智网的最终抉择。”
江波的科幻小说技术含量较高,想象宏大而奇特,却又合理而令人信服,语言风格沉稳冷静,叙述准确干脆,深受资深科幻读者的喜爱,是国内“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江波是浙江人,生于1978年,2003年于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生毕业。自2003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处女作《最后的游戏》,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篇,代表作品有《时空追缉》《湿婆之舞》《移魂有术》《机器之门》等。2016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银河之心》三部曲。江波的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星云奖,堪称“得奖专业户”。
封面新闻记者曾经在2019年冬天举行的成都科幻大会上见到过江波。这位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举止儒雅,与他笔下烧脑的人机大战,形成有趣的反差。他的硬科幻之心,是如何炼成的?在宏大的科幻文学背后,现实中的他,对近处的周遭命运,有何见解?藉《机器之魂》新书发布之际,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江波。我们发现,这位硬科幻作家,既会深入思考人类的未来,也会跟我们很多人一样,被社交网站牵绊住,与时间碎片化作斗争。
对话江波
“我相信历史会找到它的道路,而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封面新闻:科幻长篇的写作是非常艰辛的,涉及到大量烧脑的精神劳作。您这几年的创作状态非常稳,新作不断。这总体是怎样的一种经验?中间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您对科幻有这么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背后是怎样的精神力量?
江波:创作数量的稳定,大概和表达愿望的强弱有关。我可能属于想法比较多的那一类,各种阅读都会触发一定的联想,有些联想就成了小说。至于说创作中遇到的困难,最多的是情节难遇创新,以至于写到一半突然觉得很难再写下去。因此废弃的稿子也不少。克服的唯一办法,大概是持续的思考,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说的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吧。对我来说,创作的原动力始终对世界的一份好奇心。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敏感,创作的热情在不经意间就到来了。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72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