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敢不敢犯错?谈谈“面子”和政治给科学探索带(3)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而且,他们假设出现的任何偏离预期感染率的情况,都是由某个特定公共卫生措施引起的。但是偏离有可能只是病毒在遵循其自然的传播动态轨迹(参考法

而且,他们假设出现的任何偏离预期感染率的情况,都是由某个特定公共卫生措施引起的。但是偏离有可能只是病毒在遵循其自然的传播动态轨迹(参考法尔氏法则),不管有没有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这种偏离都会发生。

实际上,无论口罩是否有效,这些呈现出来的数据都不足以论证口罩的防护有效性。讽刺的是,在摘要的结尾部分,作者用了这样一段话:“同时,我们的研究突显了科学证据的重要性,不管在当下还是未来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充分的科学证据对决策至关重要。”

论文发表之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凯特·格拉博夫斯基在推特上指出,她的三名同事联名要求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撤回这篇论文。而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也是科学第一部分:伪科学就要遭到公众的排斥。

作为备受尊崇的研究期刊之一,Nature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可能是一个更为震撼的确认偏差实例。作者声称欧洲多国采取的封锁措施“深刻影响了病毒的传播”。

笔者极为赞同用数据分析来评价公共卫生措施。不过,所有评价都应该接受检验,尤其是那些存在实质争议的评价,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预测和干预是正确的。”数据可能确实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对此种论调持怀疑态度也是有理有据的。

这篇论文有两大缺陷。

一是作者采用了一个包含假设的模型,这些假设,诸如传播率和公共卫生干预的有效性等,都是很难评估且容易有偏差的。在摘要中他们也阐明了这一点。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研究者假设,他们的模型正确估算了没有实施封锁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死亡病例,然后将估算的结果与新冠肺炎的实际死亡病例进行比较。数据显示,模拟中出现的死亡病例远高于现实中的死亡病例,于是他们断言封锁措施对于减少病毒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问题是,实际展现的数据其实采用了对照组,却略过不表。要知道,该论文的模型推测,从根本上对病毒传播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全面封锁措施。那么要怎么检验这个说法呢?来看看一个从未实施全面封锁的国家:瑞典。有趣的是,文章在分析中提到了瑞典。

没有干预措施介入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模型推测的是截至五月四日死亡病例会达到28000。而实际上瑞典的死亡病例有多少呢?2769。整整差了一个数量级。

更有趣的是,模型预测在公共卫生措施加以干预的情况下的死亡病例是2800——跟没有封锁措施的瑞典实际的死亡病例恰恰吻合。这可能就是他们没有在“无干预”模型里提及病例偏差的原因,毕竟这个模型是与瑞典现实的情况最接近的。

笔者不是说这些科学家试图推行伪科学,而是说即使在科学领域,确认偏差也是障目的那一叶。而当问题本身具有政治性质时(比如“封锁国家是正确的决策吗”),就会有巨大的压力要求我们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可是,如果我们错了呢?我们愿意出错吗?

本文并非想讨论要不要采取专家建议的措施来应对疫情。事实上,由于现有数据非常有限,大部分预防措施都是合理的。笔者想说的是,要使科学这样一个探索大千世界的领域蓬勃发展,科学家就要勇于犯错,并且有余地去犯错。

像政治价值和“面子”这类因素能够轻而易举地抹杀科学的自我纠正性,破坏科学的严谨性,助长确认偏差,并最终使科学失去公信力。

尤其是在科学界承受巨大压力与民众殷切关注的当下,科学家更应该努力做到学术诚信,保持谦卑的态度,承认自己可能出错。这对全社会而言很重要。

留言点赞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729/491.html

上一篇:探索海信科学探索中心:科普教育惠民生,已成青
下一篇: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