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从APEC中国宴设计,探索中式宴席改革方向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载于2001年第6期《餐饮世界》杂志) 中国人对事物的认知总喜欢患得患失,对于餐饮研究也是如此。我们说,当前的传统中式宴席文化的研究缺乏现代意识,即知识餐饮意识。各种原

(原载于2001年第6期《餐饮世界》杂志)

中国人对事物的认知总喜欢患得患失,对于餐饮研究也是如此。我们说,当前的传统中式宴席文化的研究缺乏现代意识,即知识餐饮意识。各种原因很复杂,但可以肯定地说,过分侧重于历史上烹饪技法、菜点、原料等问题的剖析和研究,而忽视了隐藏在这些烹饪技法、菜点、原料背后那些特定社会意识问题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

可以这么说,中式宴席发展史本身即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中国传统哲学,民族学,人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精致的索引。因为,宴席不仅仅是简单而纯粹的饮和食,而是在饮和食的背后所潜在的意识、精神、文化和人与人,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知观念,更重要的是,在近代,现代西方饮食文化冲击下,这种观念是求于外不断外化拓展,还是不断求于内的自我完善,我们传统的中式宴席文化内涵到底变化了多少,它对现在和未来又起何作用,我们又应如何选择宴席自己的发展道路,去构筑怎样的未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应是餐饮文化研究者和工作者共同深思和探讨的。

其实,这种思虑由来久矣。唐代司空图(相当于文艺理编家)曾说过:“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醉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与李生论诗书》)

中式宴席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餐饮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其民族性(包括民族的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方式及前期积淀的若干观念)上又是怎样地表现历史,换言之,它在特定的历史长河中,它本身又是怎样生成,积淀、契合、定型的?它又怎样溶入到世界餐饮文化的各个领域中,使之表现出我们中式宴席固有的文化特征的?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变换菜单、翻新餐巾花样、更新餐具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中式宴席与其说是表现了烹饪技艺,倒不如说是表现了特定社会历史时期中具有民族意向性的特定意识,这种意识即可看作是中式宴席的主体,也可看作是特定的社会阶段中人的哲学思想,道德意识和文化教育的总和。

如果将中式宴席视为意识、思想、文化且作为系统工程运作或许是一条出路。APEC中国宴的设计指导思维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即是从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的改变、操作者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多角度切入,各环节一齐行动,以求得中式宴席改革全方位成功。

金秋十月,二十个亚太经济体首脑汇聚上海,探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会议,这是本世纪第一个经合组织高级首脑会晤,出席会议的首脑级别之高,人数之多可谓史无前例。鉴此,举办中国宴的意义深远且重大。

1、中国宴会厅布局

原则:热情、端庄、典雅,突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但不铺张。

宴席选用圆形台可坐14人,但只坐10人,为让贵宾观赏节目时视线无阻。整个宴会厅色调红色为主调,红紫相映。地面铺着红色织花地毯,窗帘是紫红色的,加上舞台是以红色为主调,整个环境洋溢着喜庆气氛。

台布、椅套、装饰鲜花以白色为主调,红色点缀其间。

主桌的坐椅是由中国太师椅和西式椅子结合,4只椅角用金套包住,扶手镶金边,即有太师椅的气派,又有西式椅的舒适感。

摆台的餐具以银色为主调,金黄色点缀其间。冷盆底托也是银的,其银色的主体上镶着金黄色小把手,而筷架、刀叉毛巾碟和放置白脱油的碟子都在银色的主体上烫了金边。餐具整体协调、气派、漂亮。与之相映,淡黄色的口布松松地卷着,一个红色的中国结将其轻轻地扣住,令人赏心悦目;

服饰:与之相配的250名服务员以东方标准女性为模式,身着淡黄色旗袍,显得格外端庄,充满活力。

2、菜品设计及上菜程序

设计原则:绿色、环保、洁净、注意生态平衡,众口可调,全部采用国产食品,力求营养平衡。

菜谱是:一个冷盆、四道热菜、一道面点加水果。

迎宾冷盆:鸡汁松茸、青柠明虾、中式牛排、荷花时蔬、申城美点、硕果满堂。

菜肴设计及上菜程序:嘉宾入座时,面前已摆着一个12寸的“迎宾冷盆”掀开银盖,跃入眼帘的是一幅“画” “鲜花”植立于“泥”中“泥土”是两片连肉带皮的烤鸭,长杆是3根芦筝,“花叶”是鹅肝,“花盘”是白煮蛋围成,“花蕾”是由三、四粒红色墨鱼籽组成。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1014/891.html

上一篇:探索“国际化中的中国法律服务” --第十一届“
下一篇:50位青年科学家获第二届“科学探索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