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揭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韩建华担任领队的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因为田野发掘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突出的学术价值而入选。
时间倒回至2018年5月,当时青海都兰刚刚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盗墓案。在公安部指挥协调下,经文物部门全力配合,从2018年3月到7月,专案组经过数月侦办,将实施盗掘、倒卖文物等各个环节的26名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追回646件被盗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4组16件。
一直在洛阳进行隋唐洛阳城考古的韩建华,和所有的考古人一样,对盗墓深恶痛绝,“古墓葬的完整性被破坏,墓葬内文物的原有组合和保存环境被打乱,即使追缴回来也无法再安放原位。”但突然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朱岩石的电话时,他还是有些吃惊,“真没想到会让我到青海热水墓群做考古,心里一点儿底儿也没有。”
三年过去了,韩建华和他的团队成为幸福的考古人。
“做好了准备去啃硬骨头”
2018年5月,韩建华第一次去都兰。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海拔有3400米,5月还是动不动会下雪,不到10月就又开始飞雪,可供考古的时间并不多。都兰曾是吐蕃王朝的统辖地,境内的热水墓群有300多座。最有名的就是1982年考古发现的热水血渭一号大墓,结构独特如金字塔。作为古丝绸之路青海路的重镇,这里出土的金银器、玉器、丝织品备受海外收藏家的关注,让无数的盗墓贼蠢蠢欲动。点多、线长、面广,文物安全压力一直都很大。
由于考古条件艰苦,过往的考古不充分,文献资料并不充裕,学术研究也不足。况且又先天不足,是一个被盗的墓葬,“我们做好了准备,去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8月5日进驻考古现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刘建国先用无人机飞了几天,做了高程模型,确定了遗迹的大致范围。8月12日开始布方,10乘10的探方规规矩矩布了11个,慢慢就清理出茔墙、回廊等墓园遗迹现象。
“大家住在热水墓群的保护站,当时没水没电没信号,晚上有时就住在墓园外的帐篷里,有的技师还有高原反应。9月份这里就非常冷了,晚上一场大雪能把整个工地覆盖。第一年的工作就匆匆结束了。”
韩建华说,那时心里已经有点儿底了,毕竟有茔墙、有回廊,看起来是高等级的墓园建筑,“尤其是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三方已经准备共建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推进热水墓群整体考古研究,为以后开展都兰地区乃至柴达木盆地考古发掘工作、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我们有大量工作要做。”
“多学科合作的典范”
2019年再去的时候,考古队有了新的住宿区。大家还整理出一畦菜园,整个发掘季都有了新鲜的蔬菜。有空的时候,考古队就去附近做区域调查,寻找城址、宗教设施等聚落要素,增加对该区域聚落形态的熟悉。
韩建华从洛阳带了有经验的老师傅来,仔仔细细作了勘探,摸清了墓葬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建筑组成。地上为墓园建筑,有茔墙、回廊、两座石砌房址、封土等。北茔墙东端有供出入的门址。北墙、西墙均发现有排水口。房址有插入地面的木柱,初步推测或与墓葬祭祀相关。
地下部分更为复杂,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墓室组成。考古工作最辛苦的地方在于,为了保留墓园墓室的完整结构,所有发现的遗迹都必须留存,这样自然就会增加工作的难度,也会影响工作的进度。比如墓室为木石结构,由一个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大家决定先从侧室开始做。四个侧室与主室以过道相连,过道内设有木门。每个侧室的顶上都平铺棚木,这些棚木不能全部取走,要留在原处供今后展示,清理侧室的泥土时自然就非常不方便。
2020年8月记者去都兰采访韩建华时,主墓室还没有开始清理。但墓道及甬道已经清理出随葬的绿松石、金箔、镶嵌绿松石的金象、彩绘人形木牌等精美文物。北二侧室出土了大量的皮革和丝织物。听说发现了丝织物,80多岁的纺织考古学家王亚蓉老师要亲自来,但考虑到可能会有高原反应,还是将老人劝了下来,最后派了她的得意学生过来。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1/0417/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