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注患者需求,阿斯利康寻找探索“诊后疾病管(2)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心衰院外智能随访管理: 心衰患者群体庞大且5年生存率低,心衰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即便症状好转也需谨遵医嘱、规范用药、长期监测疾病的相关指标

4.心衰院外智能随访管理:心衰患者群体庞大且5年生存率低,心衰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即便症状好转也需谨遵医嘱、规范用药、长期监测疾病的相关指标。但患者出院后由于自身对疾病认知不足、治疗和指标监测不及时等问题易造成患者院外疾病管理不当,从而导致反复入院。本场景计划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心衰患者院外重要指标,并与临床专家共同打磨精细化心衰患者随访管理模式,加强医患互动,提示患者及时就医,提高生活质量。

5.三高共管数字疗法:三高患者群体庞大,但由于三高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足,导致进入中后期后面临复杂且严重的合并症与综合征。本场景根据连续可靠的血糖、血压、血脂数据将患者进行分类分型,形成个性化的疾病教育、饮食、运动、用药管理路径,降低患者关键指标,提升生活质量。

6.肠道健康精细化随访管理:由于肠道疾病起病较隐匿,且症状间出现重叠,所以患者对疾病知识、早期肠镜检查的必要性了解不够充分;随着近年来对疾病研究进一步深入,很多肠道疾病的治疗不仅仅限于消化科,对肠道疾病的治疗及评估涵盖与多个相关科室。本场景针对有肠道疾病症状的人群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与筛查,与多位专家合作共同创建IBS、IBD和结直肠癌等肠道疾病的精细化诊后患者管理路径,满足肠道疾病患者对消化内科、外科、心理科等多科室MDT会诊的需求,优化管理路径,提升患者治疗康复效果。

7.乳腺癌康复管理:乳腺癌患者普遍生存期较长,但术后2至3年是复发转移的高峰。因此,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在居家康复过程中在用药、饮食搭配、术后康复指导等多方面的诸多需求,本场景建立有针对性地康复管理方案,搭建医患沟通渠道,提升随访效率,让乳腺癌患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同时减少后期内分泌治疗时期患者随访脱落,患者进行定期随诊,降低复发概率。

8.卵巢癌全病程健康管理:大部分卵巢癌患者因早期对疾病不了解、症状不明显,导致确诊即中晚期。本场景加强高风险人群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并建立卵巢癌诊后疾病管理平台,优化医患沟通渠道,帮助确诊患者与卵巢癌专科医生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帮助患者克服阻碍治疗的不良因素,更好地应对治疗期间的各类副反应和焦虑情绪等因素,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能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改善治疗方案,加速康复过程。

9.前列腺癌全病程健康管理:

a)面对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

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科学教育,让患者更了解疾病知识,就诊流程和主流治疗方式,同时及时引导有需求的患者就诊。

b)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管理:

考虑前列腺癌患者群体特性,缓解患者心理障碍,辅助医患放心沟通,让患者更快速触达到医生,让医生更及时了解患者疾病变化,长期监测关键指标,及时优化治疗方案,保障患者长期生存,同时提升尿控功能和性功能的恢复,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

10.肺癌全病程关爱:肺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按时随访和心理支持服务目前还是十分匮乏。通过数字疗法,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按计划随访,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二、诊后疾病管理正当时,共创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深耕中国28年,阿斯利康不仅具有疾病领域的深刻疾病洞察,也携手合作伙伴支持了打造以创新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和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圈,并将自身服务体系与合作伙伴核心业务进行紧密结合,共同创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医疗新生态,从而帮助更多患者实现更便捷、更精准和更优质的疾病管理服务。

聚焦诊后管理领域,对阿斯利康而言并非全新的概念。近年来,阿斯利康一直专注患者的全病程管理走在创新转型的前沿,不断地打破刻板印象,频频伸出创新的“触角”进行跨界布局,先后与制药、器械、诊断、数字化、资本等领域的伙伴进行深度合作。2017年,阿斯利康在无锡落成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携手逾300家合作伙伴,支持权威学会打造针对不同疾病领域的十四大诊疗一体化方案。2021年,围绕区域产业优势,阿斯利康携手合作伙伴在北京、杭州、成都、广州和上海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正在逐步落地。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1/0727/2160.html

上一篇:我校开展“探索生命奥秘 领略医学发展”河北省
下一篇:启迪、探索、突破:公益助力 专家领航凝聚创新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