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始终是量的安全与质的安全的有机互动。没有量的安全,质的安全最终将丧失可靠的依托;而没有质的安全,量的安全也将失去价值。今天,食品供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质的供给上,而食品安全质的供给比量的供给更为复杂、更为艰巨。有经济学家提出需求创造供给理论,也有经济学家提出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实践已给这两种理论做出了裁判。应当说,在消费可以选择的条件下,供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需求。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特定食品的消费需求。食品领域的风险,不仅表现为企业风险,有时很容易演变成行业风险。食品企业和行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确保食品药供给属于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供给。
近年来,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逐步从低端迈上中高端,食品企业必须紧紧跟随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努力生产出更有质量、更加经济、更宜健康、更加方便的产品。实践证明,只有符合有效供给需求的产品,才是拥有广阔市场、充满生机活力的产品。
其次,从科学的视角审视食品安全问题,探索了风险治理理论。食品安全问题是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近二十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最大的变革就是风险治理理念的提出,其对食品安全治理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重大影响。应当说,风险是认知和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把钥匙。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治理理论已走过了启蒙酝酿阶段,进入了成熟应用阶段。随着食品安全治理实践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安全与风险对立统一,相克相生,此消彼长。只有在安全与风险的对立中研究食品安全,才能把握食品安全的奥妙;只有在安全与风险的统一中研究食品安全,才能把握食品安全的真谛。风险治理理论的提出,对食品安全治理具有转折点的重大意义。谁掌握了食品风险,谁就掌握了食品安全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食品安全的秘密。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别显著的大国,食品安全风险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复杂性、高发性等特点。坚持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是要把握好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的关系。解决食品安全风险,需要从技术、行政和社会三维的角度展开。风险评估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认识食品安全风险,而风险管理主要是从行政的角度来解决食品安全风险,风险交流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中,风险交流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一定的规则和体系,需要明确基本定位、加强资源投入,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把握好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的关系。从绝对的意义上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相对的意义上看,风险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或者风险排查,可以就特定环节、特定品种的食品安全风险状况进行科学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进一步增强治理工作的针对性、靶向性和有效性。三是要把握好单一治理与综合治理的关系。食品安全治理手段多样,如评估、监测、检验、评价、稽查等。总体看,单一手段发现风险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而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会使发现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食品监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综合分析,协同有关力量,共同研判食品安全形势,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四是要把握好源头把关与过程控制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的自然生命和商品生命间往往形成一定的鸿沟,而应对这一鸿沟,就是监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将保障的重点锁定在生产加工环节。随着科学迷信的破灭和经济规律的张扬,人们逐步认识到:从农田到餐桌,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崩溃。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须将全程治理理念深深地嵌入到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同时,必须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时空分布,采取分级、动态、持续、递进、均衡、适度、灵活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品安全治理的效益。食品生产经营可以分为若干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源头,上一环节的末端就是下一环节的源头。只有从源头开始把关,才能把握好源与流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传播。仅靠检验、下架、退市等手段,是无法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805/532.html